首页

国产女王调奴免费视频 - 百度 - 百度

时间:2025-05-26 11:55:16 作者:书写岭南风物旧事 散文集《岭南弦歌》出版首发 浏览量:40939

  中新网广州5月24日电 (记者 程景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叶曙明新书《岭南弦歌》分享活动23日在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紫烟阁举行。继广受读者欢迎的《广州传》之后,文化学者、作家叶曙明创作的《岭南弦歌》当天首发。

新书《岭南弦歌》。广东人民出版社 供图

  《岭南弦歌》是一部书写岭南风物旧事的散文集,书中从广州城、广州人的来源写起,钩沉广州的气质、性格、方言,同时还用大量的笔墨书写岭南的音乐、音乐人,岭南的名山胜景、老字号、老宅院,进而讲述20世纪70年代后的广州文化重要刊物和人、事,以及作者本人在出版业的职业经历和文学创作经历、读书心得、生活体会。整本书既有史料的强力支撑,也有文笔的繁花叠缀,文字老辣耐读、引人入胜,生动再现了岭南的风土人情。

  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学者、作家顾作义认为,该书书名充满了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豪迈气质。他对这本书有三个体会:首先,这本书是用文学的笔法书写岭南风华的颂歌,将大历史与小叙事交流,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深情回眸和创新书写;其次,这本书是用时代的笔法吟唱出版人的豪迈壮歌,从中看到当时的出版人坚持真理、坚持正义、追求文明进步的风骨、风貌、风范;再次,这本书是用深情的笔法吟唱对文友的无限悲歌。

《岭南弦歌》分享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紫烟阁举行。广东人民出版社 供图

  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王茜介绍称,叶曙明这本新作《岭南弦歌》,不仅是一本岭南文化的通俗读物,更是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忆,相信这本书将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岭南文化的全新窗口,让更多人领略到岭南文化的魅力。

  据悉,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持续挖掘广州历史文化,在越秀区博物馆打造紫烟阁新型文化空间,策划“在城之央——越秀两千年”老城“三脉”历史展;创新打造《广府梦华录》VR大空间项目,高精度复原广州两千年历史风貌。据了解,越秀区将继续挖掘更多文化内涵,不断探索创新,保护好传承好广州和越秀的历史文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巴黎到武汉”世界大师原作版画展武汉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邀请了35位来自刚果(布)、纳米比亚、科特迪瓦、泰国的老师同学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

应急管理部: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

9月4日,美国佐治亚州阿巴拉契高中发生轰动全美的恶性枪击案,2名老师和2名学生遇害,另有至少9人受伤,嫌疑人是一名只有14岁的高中生。美国媒体报道说,嫌疑人在代数课开始后短暂离开教室。当他返回教室敲门时,有同学发现他携带枪支,没有开门,他随即前往隔壁教室开枪。

报告:“Z世代”成数字阅读中坚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生态环境部配合财政部安排2023年度中央生态环境资金671亿元,较2022年增加50亿元。截至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等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229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总投资9718亿元。

鲁港绿色低碳及创新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济南召开

每逢有台湾朋友来陕游玩,贾孝远都会安排肉夹馍、泡馍、油泼面等系列“美食行”。大快朵颐后与朋友漫步于古城街巷中,边欣赏古迹街景风光边畅谈往事与未来,是他的人生乐事。

暴雪!大雨!9级阵风!多地降温超10℃!双预警发布!新一轮冷空气来袭

据《马鞍山港务志》记载:民国初期,马鞍山地区的当涂城关有一座石砌踏步码头,并配有一艘木质趸船,供内河客运轮船上下旅客使用。这座码头的东侧有宽约50米的自然坡岸,是货运船舶的一个装卸地点。上、下两道浮桥的4个石阶码头,主要供两岸行人通过浮桥,由于石阶较宽,上浮桥的北岸、下浮桥的两岸均有货船装卸货物。

相关资讯
活力无限的中国“多点开花”擘画新图景 为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蓄势聚能

加快推进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介入为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从海漂垃圾重点监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到指挥中枢部署工作“点对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无纸化”,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依靠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不仅能够高效监测、主动预警,还具备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功能,为生态环保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多帮助;在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内的水温、溶氧率、江豚进食量等数据被采集汇总到智慧生态保护系统中,助力动物保护更加精准高效……数字化、智能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畅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动渠道,集聚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把数字技术贯通于监测评估、监察执法等生态环境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场景。

热门资讯